鸣珂锵玉的成语故事


鸣珂锵玉

拼音míng kē qiāng yù

基本解释玉珂鸣响,佩玉铿锵。比喻显贵。

出处宋·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·先兆》:“寻尚主,拜驸马都尉,鸣珂锵玉,出入禁挞,良田甲第,珍宝奇玩,豪华富贵,冠于一时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鸣珂锵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鸣珂锵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万人空巷 宋 苏轼《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》诗:“赖有明朝看潮在,万人空巷斗新妆。”
歌功颂德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引物连类 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
开门见山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
鬼怕恶人 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力小任重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明争暗斗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
年少无知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谓世人年少无知;三折其肱,谓医士老成谙练。”